浦庆秋:了却20年心愿 乒协会员联赛越发成熟
2015-04-17 18:08

  华奥星空讯 (记者 张矣韵)“举办一次全国性比赛,是我20年的一个心愿。”坐在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嘉善站的赛场边,嘉善乒协会长浦庆秋“说来话长”,感慨万千。

  20年前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浦庆秋作为一名狂热乒乓球爱好者大老远跑去现场观赛,“回来后我们请了10位世界冠军到嘉善来打表演赛,施之皓、曹燕华、丁松、郭跃华、陈新华等人都来了,那之后我一直想着嘉善能办一次全国性比赛,2015年办会员联赛是20年后的一次纪念。”

  本次比赛的姚庄体育馆是去年才投入使用,浦庆秋坦言自己是一点一点看着它建成,并根据建造的进度在谋划着,“中国乒协对比赛场地要求比较高,必须达到16张球台。嘉善体育馆比较小,摆不下,姚庄体育馆比较大,也有副馆。所以在建成后我就跟省乒协提出来,想承办一次比赛。开始我们想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比赛,因为看了“全民乒乓网”上那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的前世今生》,讲述诞生的过程看得我掉了眼泪,有的片段我都摘下来,发到我们官网上。”不过后来经过综合考量,浙江省乒协建议嘉善先从会员联赛办起。

  无论是看比赛,还是办比赛,浦庆秋的乒乓情结展露无疑。

  其实浦庆秋最开始学的是足球,小学二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改打乒乓球,还进入过浙江省体工大队,虽然只集训了12天,还是让他受益匪浅。

  1981年,浦庆秋到税务局工作,也一直以乒乓球为伴。1991年的县机关运动会上,他们打败了一支从未赢过的队,虽然收获冠军,腰却出现问题,“就此挂拍15年”。直到2006年,听说中国乒协要做会员联赛,浦庆秋再次拿起球拍。“我从2007年会员联赛创办第一届就开始打,我当年邮政汇款会费的存根还留着呢。”

  这么多年下来,浦庆秋参加了不少站会员联赛,也让他举办比赛的心思越来越强烈。真正获得会员联赛揭幕战承办权后,浦庆秋想了不少办法,他把自己从别的赛地学到的经验,好的方面,一一“移植”过来。

  “最苦恼的是交通。为了让选手方便,我们安排大巴接送运动员,像国家队明星一样的待遇,保证时间。而且业余选手出来比赛,可能还有家属,上不了车也不行,但家属没有运动员证。后来我们就在报到时让运动员报上谁要搭车。”加上设置专门的热身场馆,这两项在业余赛事中并不多见。

  而更多的细心、贴心体现在细节上。挡板周围放了一排椅子,每五个绑在一起,一方面为了让大家在场边有地方坐,又保证了整齐,使得场面看起来不会乱。此外,比赛期间,热水始终足量供应,得到了选手的交口称赞。

  “第一次办,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大部分是从参加过的比赛中得到的经验。把好的吸收过来,做的好了,下次比赛大家会愿意来,我们想打造精品赛场。”

  三天的比赛顺利举办下来,浦庆秋坦言很多人都非常辛苦,“裁判全天连续工作,只吃盒饭,由于颁奖请礼仪还需要花钱,我们节俭办赛,都是女裁判兼任。裁判服是我们乒协自己设计的,有一个会员是开服装厂的,她帮忙设计制作的。希望把嘉善最好的硬件和软件都奉献给大家,让大家在这里享受乒乓的快乐。”

  浦庆秋说会员联赛达到他想把比赛带到嘉善来的目的。“我问了几个人,说没想到这么好,说来到这个赛场比赛是一种享受,我们尽可能就是服务好。嘉善曾经出过两名国家队队员(鲁尧华、宋善华),群众基础也非常好,我们办赛也要捍卫乒乓的荣誉。”

  从参赛到办赛,浦庆秋对会员联赛感情很深,也有颇多认识。在他看来,规范是会员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裁判,全部是专业的,比赛就要保持竞技本质,必须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分出胜负,这对参赛者是最有吸引力的。细节方面,比如必须6分才能擦汗。虽然是草根比赛,还是要保证规范。很多民间比赛都是没有裁判的,比如8个人一组,互为裁判。这样的比赛我是不参加的。”

  浦庆秋坦言会员联赛一直在进步中,各方面越来越成熟。比如去年开始试行的积分赛,让比赛更激烈,更具挑战。“去年我参加深圳站的目的就是看积分赛怎么搞。当时淘汰赛,选手如果运气不好,可能花几千块过去,一场球就输掉了。而今年变成了小组赛和淘汰赛,我觉得非常好,今年我要打三站。”

  再比如今年开始的网上注册、报名,“非常方便,容易操作。网上报名,实名制,如果报名后无故不打,就进入黑名单。以前有些人报名会经常退赛,今年团体参赛率百分之百。”浦庆秋坦言,“希望中国乒协会员联赛一定要坚持办下去,走平民路线。”

  聊到最后,突然想起浦庆秋说过自己的腰曾经出现过问题,他笑言,“我2006年重新开始练乒乓球,腰打好了!以前每年一到两次复发,根本不可能拉球。我要呼吁一下腰间盘突出的人都来打乒乓球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