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李晓霞两老乡同室操戈 新一姐之争日趋激烈
2008-09-17 09:28

  两位鞍山的工厂子弟,因为乒乓球远走他乡,因为新一姐的尊号号同室操戈。

  特约记者 杨景 图 胡可

  9月8日在马来西亚落幕的女乒世界杯,是奥运会后的第一个大赛,也是国际乒联推行无机胶水改革后的第一项赛事。王楠和张怡宁两大天后的缺席,给了李晓霞和郭跃两位19岁的小将公平PK的机会。

  结果很快出来了:郭跃在1/4决赛中不敌新加坡选手冯天薇,继续她在北京奥运后的失意之旅。李晓霞在决赛中零封香港好手帖雅娜,人们认为她“奥运损失世界杯补”的模式,有点像8年前落选奥运世界杯称王的马琳。考虑到王楠和张怡宁将先后退役,这场未来之战的胜利让李晓霞在领军人物PK战中稍占先机。但两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成长历程

  郭跃生于鞍山普通工人家庭,郭父曾一次给她买20双袜子以支持她比赛。前世界冠军朱香云曾在辽宁执教郭跃多年,她至今仍记得郭的口头禅,“谁碰我谁倒霉。”

  同样吃酸菜饺子,喜欢和男孩子打闹的李晓霞也是鞍山普通市民家长大。和郭跃一样,她也是少小离家。前世界冠军乔云萍回忆,“她10岁就来济南市黄亭体育学校,和她一起的女孩朱天舒离开了。就她一人住,一人在食堂吃饭,很想家。”

  外面闯荡的两人均很小的时候闯出了名堂,她们也有了野心:世界和奥运冠军。

  金牌教练

  郭跃先后师从朱香云、齐宝香、陆元盛等世界冠军,而在孔令辉男子化的技术调教下,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李晓霞曾师从乔云萍等前世界冠军,进入国家队后,主管教练是金牌教练李隼,王楠和张怡宁都曾是李的弟子。

  技术

  郭跃,少年时就被誉为女子乒坛的“老瓦”,发球变化多,进攻意识强,前三板优势明显。李晓霞则是女队整体实力最雄厚的选手,两面弧圈球攻势强大,无明显漏洞。

  两人均为女性技术男性法的代表。

  心态瓶颈

  2 0 0 6年不来梅、2 0 0 8年广州世乒赛团体,郭跃都在决赛中连续输球。2008年奥运会女单半决赛,郭跃在队内比赛对王楠保持7成以上胜率的情况下,被对手击败。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李晓霞在3比1领先后被郭跃翻盘;同年全国锦标赛决赛,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她又被翻盘,这次主角是更年轻的刘诗雯。这也直接导致教练组在北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开赛前最后一刻拍板:她下、王楠上。

  挫折

  2006年乒超联赛期间因为几次称肚子疼而缺席比赛,她遭到主教练施之皓冷冻,无缘当年女子世界杯比赛和几站公开赛。2007年广州世乒赛女团决赛首盘,她在以0比3完败于李佳薇之后伤心落泪,孔令辉则拉长了脸,“输球不能输人。输了比赛,在场边哭,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其他队友。”

  2 0 0 5年上海世乒赛前,重点培养对象李晓霞莫名其妙地发了两三次高烧,每次都在40度以上,随后队伍做出让她回省队的决定。据悉,本次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有队友反映,李晓霞为了减肥,长期不吃主食,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处于超大训练量下的她免疫力低下、身体过度疲劳。为此,国家队对她处以五位数的罚款。而2007年世乒赛决赛,她被郭跃翻盘的比赛,成为了圈内人士教育年轻运动员的教案,有人甚至给她扣上了打球不动脑子的帽子。

  爱好

  郭跃看着像假小子,但她也有非常女人的一面:钟情橙、绿、黄等荧光颜色、Y3品牌以及各种精美的饰品和新款手机。而李晓霞看似是个姑娘样,却有着略微男性化的性格:做事大大咧咧,说话直来直去。

  出路

  郭跃打球上工于计算,常以前三板和变化取胜。此前在国家队队内比赛、或训练中,她有些特长发球绝对不发,以防队友适应,此举曾激起其他选手的反感。对此,孔令辉用了恩威并重的教导方式,逐步帮她找回最好的状态。

  北京奥运会女单决赛结束后,张怡宁走出场地,先是和侧面看台上父母拥抱,后和运动员席上的李晓霞拥抱,李晓霞哭得比张怡宁还凶。据知情人士透露,李晓霞是为自己没能参加成北京奥运会而遗憾。张怡宁说,“她球很先进,力量、速度和旋转都比我强。我俩住一个屋,她肯练,肯学,迟早会出来(拿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