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4日至12日,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由于无机胶水,这一欧洲乒坛的年度大戏在比赛之外,还有了些许不一样的味道。
德国势力席卷欧洲
德国男队的整体优势明显,半决赛和决赛都是以每人拿一分的方式战胜奥地利和白俄罗斯队的。奥地利队可以说是唯一一支在抑制住波尔后有机会战胜德国队的球队,不过没有多少运气的他们,还是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了。就像陈卫星说的,“我们渴望欧洲锦标赛团体冠军已经很久了,遗憾也许是再次点燃激情的起点。”
男单方面,许斯和勒古都在第一轮惨遭淘汰。16强中,德国和奥地利各有三人。8强之战,梅兹和施拉格以4比1的相同比分,分别战胜了东道主选手斯米尔诺夫和库兹明,自此俄罗斯人全部止步于8强之外。老萨和斯特格的比赛酣战至第7局。强大的相持能力,舒展放松类似网球选手的反手,远台进攻能力,加上有刚刚从球员转为教练的德国老将罗斯科夫做场外指导,斯特格的势头很猛。困难的局面逼得老萨舍弃了一贯的左右平衡打法,频频用正手进攻,并最终以11:9险胜。
随着参赛增多,奥恰洛夫技术的神秘感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球员开始适应他准备姿势怪异的发球,其中也包括一些在欧洲还不算绝对一流水平的选手。这一次,葡萄牙选手蒙泰罗成功地缠住了奥恰洛夫,整个场面看不到德国新星以往的锐气。反而是蒙泰罗打得有板有眼,坚持接发球直接到奥恰洛夫正手位半台,对方退台之后拉住反手的简单战术,以4比2取胜。
8进4,波尔受到了梅兹的冲击,一上来就0比2落后。但在压力最大的第3局,梅兹出现了几次主动进攻失误,让已经有些乱了阵脚的波尔找到了喘息的机会,连下4局反败为胜。
半决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火花四溅。波尔和老萨以两个4比0轻松战胜两个奥地利人施拉格和加多斯。如果说加多斯的失利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施拉格完败给波尔则让人有些遗憾,这些天大家公认状态最好的施拉格在团体赛中取得了全胜战绩,包括半决赛对阵德国队全取两分。
决赛中,由于旋转的减弱,波尔和老萨没有在短球上过多纠缠,双方有几乎相等的上手机会,得分主要集中在反拉后的得分成功率上,这一规律在1比1后由波尔率先打破——两次台内球爆挑,把比分逐渐拉开,以11:5轻松胜出。第4局开局,老萨打了个3:0的小高潮,可惜几次不错的相持转攻机会,都因为进攻对波尔造成的压迫性不够,由主动相持转为一般相持,没有趁势把比分拉开,反而让波尔8:6反超。站位更靠近球台,连续动作紧凑迅速的波尔没有放掉这个绝好的机会,再胜一局,3比1。老萨必须求变,加强了上手后的下一板质量,此举看似简单,但直接压缩了波尔的被动转进攻空间,3比2,老萨在这一局没有让波尔领先过。老萨在接下来的第6局饱受“球台问题”的困扰,他的失误让大家感觉球台总是不跳球,要不就是乱跳,并因此而失掉了夺冠的机会,连续两年在男单决赛中输给波尔,领奖台上始终绷着嘴的老萨一定郁闷透了。
“老萨容易受到一些细小因素的干扰,在关键场次缺乏凌厉的进攻,所以没有多少机会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记得老瓦在很多年前这样评价老萨,而如今已经32岁的老萨还有多少机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颁奖仪式过后,德国乒协国家技术经理(总教练)希梅芬尼和男队主教练普劳泽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德国男队取得这次欧锦赛的三面金牌,最困难的是哪场球?”
希梅芬尼说:“团体半决赛对奥地利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没有想到施拉格发挥得那么出色,全取两分。另外两场关键球也是踩着薄冰过来的,打3号位的奥恰洛夫对陈卫星一路落后,直到第5局后半局才艰难取胜。决胜盘,斯特格对加多斯在局分1比0,第2局10:4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翻盘,之后被对手再胜一局,并在决胜的第5局曾一度以3:6,5:8落后,最终斯特格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全队上下的努力,终于以11:9把德国队送进了决赛的大门。”
他认为好成绩同样要归功于奥运会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太扎实了,“我们参加欧锦赛之前只准备了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教练和运动员表现出很强的专业素养,尤其对年轻运动员来说,在很短的时间里频繁参加大赛,很难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
关于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场比赛,普劳泽持同样观点,同时补充说明男双1/4决赛也是非常困难的,“决胜的第7局,波尔和许斯以7:10落后于瑞典的隆奎斯特和格雷尔。决赛也并不轻松,施拉格和凯恩都是优秀的双打选手,必须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虽然在决胜局3:6落后,但波尔再次带领许斯在气势上和必胜精神上压倒对方,重新把眼看就要失去的金牌夺了回来。”
“球员们总是相信团体,思想是积极的,这是我们最终拿到三枚金牌的原动力。”
荷兰、立陶宛、匈牙利各取一金
荷兰女队是女团比赛的最大亮点。凭着李佼和李洁的出色表现,她们以3比0战胜了欧洲老牌劲旅匈牙利队,历史上首次取得欧洲团体冠军。近些年,李佼的成绩非常出色,夺得了多次欧洲冠军。而16岁就漂泊在海外,时时想家甚至哭鼻子的李洁也越来越依赖李佼,两人融洽的关系,完美的配合,相信荷兰女队的辉煌还会继续。
奥地利女队主教练刘燕军这样评价自己球队的表现:“ 三银二铜是个不错的结果,李嫱冰正在往上走,刘佳也处在运动黄金时期,这次比赛乒协上下还是很满意的。”但团体第六名的成绩还是让刘教练有些遗憾,主要原因是因为机会没有抓住。在对匈牙利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刘佳对托特在2比0领先,10:9的情况下,一个大高球没有打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遗憾地以2比3告负,在主力失利的情况下,整个球队没有顶住压力,0比 3输给了匈牙利。
所有单项比赛弃权的球员总数达到了16人,年龄因素、伤病困扰,还有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球板“发了疯的”。包括上届女单冠军李佼,由于近期大赛频繁,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在帮助荷兰女队勇夺女团冠军之后,当晚就决定退出单项比赛回国。而荷兰女队的主力之一李洁和德国女队头号主力吴佳多则遗憾地止步于单打第二轮,两人都是长时间备战奥运会,频繁参加公开赛。对于李洁来说,夺得团体冠军后,状态和大脑兴奋度下滑恐怕也是造成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佳的抽签运气不是很好,在16进8时碰上球路相克的法国籍中国削球手羡宜芳。在刘燕军教练“拉攻不行,打搓攻,力求提高杀手球的质量”的战术指导下,以4比2取胜。四分之一决赛,在以0比2落后的情况下凭着丰富的大赛经验4比2胜了刚加入土耳其籍的中国球员侯美玲。之后以4比2胜了匈牙利老将托特。决赛中,打疯了的茹塔连下3局。对于这样的局势,刘佳并没有做好艰苦准备。茹塔虽然连赛会前16号种子都不是,但之前已经赢了好几个高手,包括半决赛对意大利老将谭文玲。除技术上发挥出色,经验有了长足的进步外,笔者觉得,实施新胶水规则后旋转的降低,让反手生胶的选手有了更多的机会进攻。第4局依然没有多少办法的刘佳,凭着坚强的意志硬是在6:9落后的情况下扳了回来,第5局刘佳轻松胜出,渐渐找到感觉,第六局上来就4:0领先。5:1时,刘佳示意对方发球擦网,但用球拍将球托还给对手的时候出界,对方坚持认为没有擦网,裁判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草草地维持了原判,刘佳深受此球影响,很快便以12:14丢掉了冠军。
男女双打前四名分别被四个不同国家的选手占据。匈牙利的托特和波塔女双圆梦后,笔者专门采访了教练泰格拉斯。“她们是上届双打亚军,本次比赛作为一号种子。双打变数比较大,加上托特在单打半决赛中腿部拉伤,不能在大角度正手位发力,一上来局势就不好。前三局打成2比1,第4局先以2:5落后,在10:9反超后反而没有拿下这关键的一局。拿下第5局后,第6局7:4领先,反而又7:9落后。”刚经过大悲大喜的泰格拉斯,这时候反倒非常平静地叙述这让人激动的一刻。最终胜利眷顾了他们,但在领奖时出现了些小插曲。先是两次放错匈牙利国歌,气得托特不顾体面,一屁股坐在了领奖台上。大家面面相视,只有相机咔咔连拍的声音,正想着组委会如何收场时,又发现连冠军奖杯也错发给了第三名,“至少找回了奖杯”,自我解嘲的发奖官员把坐着生闷气的托特逗笑了,掌声响起,发奖继续。
让人疯狂的无机胶
乒乓球运动自诞生起至今的100多年中,经历过多次改革。近些年来,随着以中国队为首的亚洲球队日益领先于欧洲,“改革”已不再被大家理解为单纯地为了“促进乒乓球发展”,而被认为是抑制优势的工具。40毫米大球通过自转的减弱,降低了回球的难度,增加了乒乓球的观赏性;11分制让比赛更加紧凑激烈,而这一次的改革牵扯到更多的是球员触球感觉层面上的东西。先是以气味有毒为依据禁用快干胶水,到发现通过使用膨胀剂,海绵既增加了弹性,又可以通过球拍检测,国际乒联又想禁用膨胀剂。结果,在男子世界杯和欧洲锦标赛上,球员们普遍感到,手中的武器第一次变得这么陌生,任何人都可以拿起别人手中任意一块感觉好的球板比赛,人拍合一已经成为了过去。
发生在两次大赛上的怪现象,让运动员疯狂,也让所有业内人士心存疑虑,国际乒联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
商家利益为重:代表球员,许斯(德国),阿波罗尼亚(葡萄牙),格鲁伊奇(塞尔维亚)
为了让大会更加公正、公平,在赛前的组委会例会上,本次欧锦赛赛场执委和欧乒联的竞赛监督同时宣布,由于现有仪器没有办法检测膨胀剂的存在(笔者认为,没有充分晾干涂有膨胀剂的海绵有可能通不过检测),所有球板检测将以海绵厚度作为通过的依据。此言一出就捅了马蜂窝,到会的各国教练认为,这是在开球员的玩笑,也是对认真遵守国际乒联改革方案球员的不尊重。明天即将打响的比赛,根本没有办法让球员们对球板做任何处理,隔天的比赛将如何收场,是摆在组委会、教练和球员们面前共同的问题。
原本不想列举任何受海绵困扰球员的例子来丰富文章,但记者坚持认为,他们无疑是悲情人物的代表。服从器材赞助商的要求,结果使得许斯、阿波罗尼亚、格鲁伊奇三个人在团体和单打比赛中都没有赢超过三场球。团体比赛伊始,没有用膨胀剂的运动员退台后,常常会把球拉到自己的球台上,这些对拉中出现的有趣情景,甚至让器材性能占优的一方主动把进攻机会让给另一方,然后通过相持取胜。用现代兵器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超视距进攻和不对称打击”,如果你的火力根本达不到有效杀伤射程,那就只有等死。
随着第一天的比赛结束,用飞刀对抗手枪的打法也将告一段落。
而商家们为了保证主要签约球员的正常发挥,无一不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对膨胀剂的暂时解禁,让有巨大库存压力的商家们稍稍松了口气。一家占有庞大市场的日本公司,此前已经抢先推出了一款名为“Tenergy”的免灌胶海绵,赢得了很多球员的好评,但由于海绵偏硬,很多时候更适合正手使用。“国际乒联要尽快出台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是很多球员的心声,这也是对常年坚持刻苦训练的运动员们最大的尊重。在此,记者借本刊为所有“已发疯的和正在发疯的球员”呼吁乒乓界有关人士:改革是必要的,但任何改革都要切实考虑球员的感受。
球员利益为重:代表球队和人物,俄罗斯男队,萨姆索诺夫(白俄罗斯),大塞弗(比利时),奥恰洛夫(德国)
除了签约蝴蝶公司的众多明星之外,很多球员都选择了已经用好膨胀剂的海绵,或是球队中某一支效果最好的球板参赛。没有人能接受不对称比赛的结局,只是看你选择哪一种方式处理。除了俄罗斯队借东道主之便早于其它球队得到膨胀剂解禁的消息之外,以上其他几位球员都是选择了维护球员自身利益。当然反应比较迅速的商家,已经为自己的球星们准备好了处理过的海绵。不知何去何从的球员们,在众多力量博弈的平台上,小心地维护着一个共同的体育准则——“争取胜利”,对球板则是好而用之。但谁又知道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是否潜伏着“惊涛骇浪”?男团冠、亚军德国和白俄罗斯,并列第三比利时和奥地利队,四支球队都出现了种种问题,而在此前的男子世界杯由于找不到合适海绵而拒绝参赛的老萨,这次在男子团体对阵奥运会亚军德国队的决赛中,以两个3比0完胜波尔和奥恰洛夫,是超水平发挥?还是器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