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如何“长红” 淡化“为国争光”的锦标功能
2009-05-06 08:32

  本报观点:中国乒乓球应该着力发展职业联赛,将乒超联赛完全国际化并改造成中国的“NBA”,让世界上的顶尖高手们在这个世界乒坛最高水平的联赛上进行职业化层面的较量,并因此而形成中国乒超的NBA式市场化与产业群。

  奥运会和世乒赛今后应该更多地让二线队员去参加。即使是丢掉几块金牌和奖杯,但对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体坛上的生存空间和长远利益是有好处的。

  摒弃惟金牌论,以推广与参与的国际眼光,淡化乒乓球“为国争光”的锦标功能。

  要对手不要看客

  世乒赛再次成为中国“内战”。5月4日上午,五项冠军就已全部落入中国军团囊中。中国乒乓球的强势令人咋舌,第四次包揽世乒赛单项赛五项冠军,更将本届世乒赛全部20块奖牌中的18枚卷走。

  一统天下,独孤求败,“国球”在延续辉煌的同时,再次给乒乓球这项运动带来困惑——当世界沦为“看客”,这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显然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制定新规则,限制中国乒乓球军团的一头独大,几乎成为国际乒联近年来的唯一任务: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乃至最新推出的无机胶水。国际乒联可谓煞费苦心,而实际收效却甚微。本届大赛轻松包揽五金,再一次验证了中国乒乓球“越限制、越强大”的说法。

  的确如此,对于整体实力极端强大、后备人才层出不穷的中国乒乓球而言,适应规则改变的能力显然远胜其他国家。光靠“变法”来限制中国,短期内或能抑制一下中国乒乓球的成绩,长期来看,无异舍本逐末。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早就看出了端倪,他提出了“养狼”战略,意图通过教练、球员、技战术的输出和交流,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提高乒乓球水平。

  NBA或许是中国乒乓球最好的学习榜样。1992年,“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率领的梦之队驾临巴塞罗那,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冠。这之后,随着NBA的不断国际化,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球员进入联盟,美国篮球的强势地位开始动摇,进入21世纪以后,骄傲的美国篮球在世界赛场上屡屡败北。直至2008年,励精图治的美国队在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与西班牙队会师,联手奉献了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场国际篮球经典比赛。

  这是“养狼”的结果,世界篮球水平的整体提高显然可见,只是过程颇为漫长。与篮球不同,目前乒乓球运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缺乏群众基础,缺乏商业吸引力,实施“养狼”战略,需要中国乒乓球更长期、更有计划、更大力度的持续投入。

  有舍才有得

  包揽五金,囊括五银,尽管中国乒乓球队在个别项目上做了“适当”的调整,但金银牌还是与其他代表队无缘。不知众多球迷看过横滨世乒赛感觉如何,反正,笔者嚼着这八天的比赛,是酸甜有余辛辣不足,精彩有余激情不足。

  国球长红,是几代乒球人兢兢业业、不懈探索的结果。所以,刘国梁说,这是个矛盾,作为国球接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投入和关注,理应以优异战绩来回报,因此,无论国际乒联怎样改革规则,在中国乒球人的智慧和勤奋之下,垄断之势愈加明显。

  但事到如今,乒乓球在国际体坛的地位有了危机之感,还是新任乒协主席蔡振华的眼光长远,“任何事情都是有主有次,现在这个阶段最迫切的是推广乒乓球,让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享受乒乓球的快乐。”前几天,“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来沈阳,在谈及中国乒乓球的“养狼”计划时,他也不禁竖起大拇指,不过,他接着说:“中国队几年前就开始选派教练员和队员出国交流,但我认为,更应该派一些更优秀的一线主力队员走出去。”人家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别舍不得了,再藏着掖着就把自己给“毁”了!

  说得明白一点,“养狼”是为了整个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更是为了中国队自己,在奥运大家庭保住乒乓球这个项目,就是保住了这几枚金牌。除了最为核心的东西不能交给别人之外,其余的一套还是应该推广到全世界的。

  从横滨世乒赛来看,中国乒乓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撼动,中国队应将重点“由里向外”转移。多年来,乒羽中心一直力争将乒超联赛打造成NBA,多多引进其他协会选手来,发展国际化的乒超联赛,为其他协会打造乒乓偶像,引来世界的关注,不断增加乒乓球在国外的群众基础,这才是发展之根本。

  国球何以红有舍才有得!(丁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