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拟整建制品牌国际化 多吸收国外俱乐部参加
2009-05-08 11:26

    在刚刚结束的横滨世乒赛上,中国军团再次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全部金牌。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凤岩表示,“中国的乒乓球竞技水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巅峰”。但问题是,当中国乒乓球一览众山小之后,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刘凤岩给出的答案是,借助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的平台,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的品牌赛事,从而让中国担负起对世界乒球运动发展的义务。

  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介绍,在横滨世乒赛的电视转播期间,只有小组赛的两场中外对抗收视率达到了1%,其余场次均不理想,甚至是男女单打决赛,收视率也只有0.5%。“因为比赛太没有悬念了”,刘凤岩解释说。“和我们的队员比赛,国外选手大多都很无奈,20块奖牌拿到17块,我们也觉得有些尴尬,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中国乒乓球的竞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乒乓球这项运动不能成为一项专属于我们的地域性运动,这样的话,我们自己也会走进死胡同”。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其他各国的乒乓球水平都能够提高,这项运动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刘凤岩表示。而如何才能让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乒乓球得到良性发展,答案是从作为根基的联赛入手,“我们的联赛目标是要打造国际化的品牌赛事”。

  “中国运动员在本届世乒赛的成功说明中国乒乓球水平已经达到了独一无二的程度,这给了我们全面打造品牌赛事的基础和前提”,刘凤岩说。要达到国际化的目标,首先是要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球员到中国参赛,而2009年乒超联赛只有朱世赫、庄智渊、冯天薇等11名外援报名参加,“如果参加乒超的高水平外援数目达到参赛队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那么联赛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水平将变得更高,对抗也将更加激烈。而国外球员在与中国球员的交流过程中也将得到更大的锻炼,缩小与中国队员之间的水平差距,这样比赛必然会更加具有悬念,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

  但是,打造国际化赛事需要一个扎实的过程,刘凤岩认为,中国的乒超联赛虽然已经有了10年的发展,但是国际化却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其他项目成功的经验,比如NBA、欧洲足球等赛事,他们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当条件达到的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将乒超做成这样的赛事”,刘凤岩说,“目前我们已经在考虑整建制地吸收国外俱乐部参加乒超联赛,到2011年,国内的联赛参赛球队将精简为男女各八支,希望届时能有两支其他协会的俱乐部加入进来。”

  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其他各国提高乒乓球水平,中国乒协也将与国际乒联展开更加密切深入地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我们的乒乓球资源,策划诸如培训班、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其他协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高水平。日前我们正在积极组织国内的资深教练员成立一个国际乒乓球讲师团进行巡讲”,刘凤岩介绍说。“而无论是在赛场内,还是在赛场外,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逐渐改变中国与其他各国竞技水平差距过大的尴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