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杯"
横滨,2009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十,宜祭祀、祈福,忌动土、开市。
王皓一个人静静地站在运动员出口,看着场内正在进行的女双决赛,眼神飘忽,仿佛灵魂脱离了肉体。这段时间,他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神情,即使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站立的姿式显得那么孤独,偶尔露出点笑容,更让人体会到他的不快乐。半小时后,他和陈玘将与马龙/许昕进行男双的决赛,虽然这不是他来横滨的最终目的,却是他完成任务的必经之路。
开赛以来一直与运动员出口平齐的球场,今天忽然沉下去了好几米,他不想与人交谈这个话题,对他来说,球场是沉下去,还是升上来,或者斜着摆??????不管以任何方式进行比赛,他都只有胜利这一条路可走。来横滨之前,主教练刘国梁以好几种方式跟他说过,这次横滨不给他规定目标,随便他打到哪里都可以。这句话,他从来就当是一阵风似地从耳边飘过。他的心里,只记得刘国梁在直通横滨比赛结束后,当着全队说的一句话:"王皓,除了拿冠军,你别无选择!"
片刻间,他已经和陈玘站在了赛场上。能容纳一万多人的体育馆,一张球台,万众瞩目的比赛。相同的情境,他不记得自己到底经历过几次了,每一次几乎都有同样的冲击,而每一次,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看着这个被灯光照耀的体育馆,王皓的脑子里不断闪回着2004年8月22日,雅典奥运会??????2008年8月23日,北京奥运会??????
刘国梁远远地坐在看台上,王皓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这几年,王皓是他手下最乖的队员,他的每一步成长和每一个挫折,都会在刘国梁的心里烙上一个印记。对于王皓目前经历的种种感受,他也明了于心。"只有真正的优秀运动员才能感受到大赛带给自己的冲击,也就是说,别人真的无法确切体会到王皓的感受。"当刘国梁第一次以男队主教练的身份把自己的队伍带到多哈世乒赛,刚刚20岁的王皓就让他眼前一亮,多年的赛场经验,让他判断王皓一定会成功,只是,没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从小到大付出这么多,早早输了,心态可能还平和一点。亚军,离冠军太近了,每次都看到金牌,甚至都摸到了,最后在手中失去,这个过程对运动员的心理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也跟我聊过,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你要说不好吧,北京奥运会的成绩也可以,一金一银,团体金牌,单打银牌,也是足够骄傲的。但是从他内心来说,跟自己的要求、跟自己的渴望还是差了一步,这一步里边,今后到底行不行,作为他来说,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进入决赛阶段,横滨体育馆的灯光开得更强了一些。仿佛赛场前的沉默为赛场上的爆发积蓄了能量,和陈玘一同走上赛场的王皓忽然像换了一个人,专注、强势,与陈玘的配合也如行云流水,两个人的表现可以用"龙腾虎跃"来形容,4比1,转瞬间王皓和陈玘已经捧起了代表男双最高荣誉的"伊朗杯"。"我觉得自己发挥正常,比想象的要好一些。主要是跟陈玘的配合不错,比较默契。我们俩算是第一次配合打世界大赛,能够拿到冠军非常高兴。"赛后接受记者的王皓回答得中规中矩,他的心思已然飞到了一天之后的男单决赛。
"圣-勃莱德杯"
横滨,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一,立夏,宜嫁娶、纳采,忌迁徙、入宅。
是日,横滨一直下雨,王皓的心情异乎寻常的平静。这些年,打进决赛对于他来说易如反掌,但是对手一个一个在换,就像小时候玩的翻画片的游戏一样。来横滨之前,有些人甚至提出了另类的预测:王皓能否夺得自己职业生涯的"大满亚"。打到这个份上,王皓已经不太关心站在球台另一边的对手是谁,他的敌人始终只有一个:他自己。>>他已经是男乒新的领军人物!
"王皓跟大力比赛之前我特别的紧张,总感觉心怦怦直跳。"吴敬平是王皓和马琳的主管教练,有着这两位高徒,老吴任何一场大赛都处于悲喜交加的状态。因为冠军只有一个,一个徒弟胜利,另一个徒弟就必然会失败。他人生的极限悲喜剧发生在北京奥运会,王皓和马琳打决赛,还好,这样的画面在横滨没有上演。关于王皓与王励勤的横滨决赛,吴敬平说:"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奥运会马琳跟大力打,王皓跟佩尔森打我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当时我跟我老婆说太紧张了,从技术上来讲他虽然不占下风,但是真是替他担心。如果再输,调整起来就太困难了。"
王皓的父母王忠全和刘志英坐在观众席上,他们穿着儿子最喜欢的白色衣服。王皓从小就爱穿白色的衣服,一到院子里就滚了一身泥回家,为此,刘志英洗衣服的工作量增加至少一倍,但她仍然坚持让儿子穿得白白净净地出门。去年夏天,夫妇俩和儿子一起,在北大体育馆经历了人生最难受的那一刻,从那时起,他们决定,今后在王皓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两个人都陪在他身边。
为了王皓能够练球,父亲早早地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几乎成为了儿子的专职陪练。1996年11月22日,刘志英和丈夫拖着大包小包,拉着13岁的小王皓上北京。这一天,王皓正式入伍,成为王涛、刘国梁那支队伍中的一员。这一天,成了王皓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小王皓当时不知道,父母拉着他坐上火车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好几万的债务,他也不知道,母亲常常会为中午给他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买包子吃而发愁。给一块吧,儿子吃不饱;给两块吧,家里没那么多钱。进了八一队,儿子算是归国家管了,但刘志英又经常会觉得儿子不太懂事,每次写信回家,都会叫父母夹带几块钱在信里寄过去。来去几次之后,刘志英不高兴地问起缘由,儿子是这么回答的:"妈妈,我要找大队员陪我练球,完事不得买瓶饮料啥的谢谢人家啊?"当刘志英省吃俭用把外债还干净,已经是七年之后的2003年,这一年,小王皓尝到了很多胜利的滋味,克罗地亚公开赛冠军、总决赛冠军、亚锦赛冠军??????拿到奖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两万元给母亲买了件貂绒的长褛。这就是王皓,一个把感恩放在第一位的男孩。
世乒赛的看台都是自由席,观众随便坐,王皓难以知道父母坐在哪里,而刘志英夫妇也没有刻意地跟儿子打招呼。这个时候,王皓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专注于比赛。几千名日本观众静静地在欣赏着这场属于王皓的比赛,听着那一声声男人的吼声响遍场馆的每一个角落。而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则手心冒汗,紧张到极点:"开局我心一直怦怦跳,第一局赢下来的时候我的心就定了。第二局赢了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赢了,后面就一直很放松了。这辈子,比赛前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当时我都想,是不是应该找些救心丸什么的,就是怕承受不了。"
王皓与王励勤,早在雅典奥运会半决赛就相遇过,当时王皓以4比0获胜。这样的战绩还能让大家担心,主要缘于他在两次奥运会决赛当中都输给了对手,大家担心他走不出那个怪圈。而此时,场上的王皓就像一堵厚厚的城墙,怎么打也打不穿、打不透,三届世锦赛男单冠军王励勤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配角。"从场上的发挥来说,包括精神面貌、人的排解压力能力比以前有一些进步。特别是在决赛里面的发挥,技术领域里面正手的对拉与反拉,明显比奥运会的时候更成熟一些。这个可能跟改用无机胶水也有一定的关系,改了无机胶水以后,很明显最受益的人应该是王皓。打完奥运会之后,他几乎没怎么练拿了世界杯冠军、拿了个大王者,两次队内的直通拿下了两个第一,再加上世锦赛,基本上也可以说是一路上比较轻松的,我觉得显示出他的优势,整体的优势。"刘国梁的评价比较客观。
4比0,比赛很快结束,与比赛时的恣意挥洒不同,胜利后的王皓没有太多张扬的表现,他顾及到失利一方王励勤的感受。由于组委会的安排,王皓和王励勤需要迅速离开赛场前往采访区,先接受东京电视台的采访,然后是中央电视台。然后回到场地等待颁奖,负责检查兴奋剂的工作人员会一直跟随着他们,半小时之内,他们需要进行兴奋剂检测。两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胜利和失利在他们的脸上体现得并不是很明显。在两家电视台的采访之后,王皓看到刘国梁在混合采访区的另一头接受采访,立刻笑意盈盈地径直走过来。两名兴奋剂检测人员着急地警告王皓:"请不要离开这里,你需要进行兴奋剂检测。"而王皓只是冲他们笑笑,仍然坚持走到了刘国梁的身边,就像得了一百分的小学生,急于见到班主任。
走过去,师徒之间只是简单地击了掌,没有拥抱,也没有语言,两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深深的感慨。"挺不容易,今天终于拿到冠军了,我说过了,对王皓的规划是伦敦奥运会,今天夺得的这个冠军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王皓的这个冠军,也让刘国梁长吁一口气,这样的结果,盘活了伦敦奥运会的整局棋。"什么叫苦尽甘来?老天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它都会加倍偿还你。现在大家都说你是无机时代的领军人物,什么领军人物?什么有机无机?你没感觉别人有感觉!你赢球和输球大家都会关心你,但是拿冠军值得被尊敬的人更多,不要总让关心和爱护你的人失望。领军就要有一个领军的样子,男人这个名词的解释永远是国家、责任和荣誉。今天老天是对你眷顾,下雨了。我还一直在琢磨它是为王皓的努力而下雨呢,还是为王皓的不幸而下雨呢?"
颁奖仪式开始之前,男女单打夺得冠亚季军的队员,都在运动员出口等候,鲜艳的中国红,把铺着黑幕的角落映得红通通的。忙活完一通采访的王皓背着大球包走到这个角落,还没落座,他就友善地拍了拍王励勤的肩膀,微笑着跟他击了一个掌。刚刚过去的这场比赛,胜和负发生在这两个男人之间;而这一击掌,用的是男人们的表达方式。
"圣-勃莱德杯"前传
宁波,3月30日,农历三月初四,宜祭祀、出行,忌开光、出货财。
这一天,乒乓球队封闭集训的第19天,有人在宁波机场见到了王皓,他即将坐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封闭集训期间王皓回北京,在当时是一个秘密。到达横滨之前,乒乓男队的所有人都在守着这个秘密,在王皓夺冠之后,终于可以把这里的前因后果畅快地说说了。因为他的这个冠军,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更多的应该属于那些为他担心、揪心、操心和尽心的人。
3月12日,男队出发前往宁波北仑体艺中心乒乓球训练基地,这是乒乓球队第一次到北仑进行封闭集训,而这一次,教练组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课题。这段时间,不论是教练、医务人员还是后勤人员都处于充分戒备的状态,因为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王皓,心理承受能力已经绷成了一根极细的弦,谁轻轻一弹,有可能就会断。
刘国梁:"在封闭训练前期和中期,在一些比赛里边,他的精神状态也非常差,比赛没有激情,对胜利、对冠军没有什么渴望和欲望,当时我给他提出严厉的批评,后来他也找到我,也看到了可能接近崩溃的状态。"
吴敬平:"我没想到王皓会这样,奥运会结束以后我曾经跟王皓聊过,说你打第二对你心理上有没有什么阴影。他说他感觉还好,毕竟已经是奥运冠军了,没有输给外国人而是输给了队友,这些他都可以接受。但是到后来封闭训练的时候我就全傻了,他心理上的调节比我想象的差太远了。"
王皓:"北京奥运会之后,连续的比赛加上各种活动,让我一直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处境。到了封闭集训,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思考,慢慢地我就觉得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赢了又怎么样?输了又怎么样?拿了冠军又怎么样?忽然间我觉得这些都没有意思了。每天不仅不想训练,看见乒乓球都觉得难受。"
那段时间的王皓,简直就是抑郁人物的突出代表,和他以往阳光大男生的形象判若两人。整个训练场上,王皓像一只敏感的小刺猬,眼神空洞,在训练场上像个游魂??????"横滨世锦赛王皓假设再拿个第二,确实是在原来的伤口上又撒把盐,很难想象他还能不能站得起来,还能不能坚持到2012年奥运会。关键我们的最终目标是2012年奥运会,我们不想把他打崩溃。毕竟从他的能力、年龄到大赛经验,对我们球队来说还是举足轻重的一个运动员,而且现在又是无机时代新的领军人物,这一点上,把他`救活'对于我们球队来说都非常关键。"刘国梁的治队方针,一直是提倡竞争,给运动员施加压力,强调让运动员怎么战胜自己、不断挑战极限。但是王皓两届奥运会亚军的特殊经历让他受到了非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王皓出现临近崩溃的状态,促使刘国梁必须找到另外一个解决方法。向蔡局汇报了情况并得到批准之后,刘国梁给王皓放了一个七天的长假。"这个方式是我们在历届封闭训练里面没有过的,如果继续像以往一样施加一些压力,可能他就崩溃了,就算人在训练场上,他的灵魂、精神已经不在,最后只会出现逆反,很难去战胜自己。"
在这支教练球员朝夕相处的队伍里,王皓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他的去向,连主管教练吴敬平都是听说的,"他走了之后国梁才告诉我的,这之前已经感觉他心里面有问题了。天天看他练球的时候眼睛没神儿,训练完了回到房间里不出门,也不去食堂吃饭,每天就叫师傅给他送到房间里面。当时我就跟国梁说,他的思想状态总是走不出来。真的是挺严重的,我那时也快崩了。因为本来对王皓领军打2012年还是很乐观的。但他突然这样,心里特别难过。如果说王皓真要是趴下的话,我的责任真的是太大了。我把我老婆从北京叫过来,从奥运会之后我们就一直想找王皓好好聊聊,但一直没有机会,给他打电话,他老是说有事,我跟我老婆说现在请王皓吃顿饭还真不容易。"吴敬平心里清楚,其实王皓是在逃避,不想跟别人说话,不想再提起他内心最伤痛的记忆。蝴蝶振翅前,总是需要痛苦的破茧过程,即使王皓左躲右闪,吴敬平还是找到他,告诉他:"虽然你技术水平高,但不一定能拿冠军。只有你的心智达到了一定层次,这个冠军才属于你。我跟他说,你迷迷糊糊都能拿队内两次大循环的冠军,只要一清醒谁还能赢你?"这句话,把王皓狠狠地震了一下。
70多岁的老队医袁大妈,也被请到了北仑,她的任务,是每天盯紧王皓吃饭。那些天,王皓基本不在餐厅出现,要吃什么就叫服务员端到房间。他在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和人群隔绝开来。"2004年的时候自己也痛苦了一段,但那时候毕竟自己年轻,感觉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又是一个四年,时间非常长,很多东西自己看不到,时间那么遥远??????"不管王皓心里想什么,袁大妈每天就像守着亲孙子一样,看着他一口一口把饭吃下去。心理出了问题,身体的健康更得好好盯着。为了让王皓更踏实,袁大妈也和大家一起到了横滨,当她亲眼看着王皓捧起"圣-勃莱德杯",老人拉着毫不知情的王皓母亲刘志英,哽咽道:"你不知道,皓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从北仑回北京"放风"的那几天,王皓顿时觉得天都蓝了,他告诉自己一点儿球都不要想,就当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后的这大半年,他第一次如此轻松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当王皓从北京再次来到北仑,刘国梁给他重新制定了目标,尽可能地给他把所有的包袱能减的减、能卸的卸,"我给王皓说,你只要能够参加世锦赛就是一种进步,说明你还敢接受这样的挑战,还玩得起,还没有崩溃。具体说打成什么样,我们并不看重,只要还能站在球场上就是一种肯定。你爱打哪儿打哪儿,第一轮输了也没事。我就当是6个人打单打,没你;双打就当两对儿,也没你。"这是一个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方式,目的只是为了帮助王皓从抑郁症前期中走出来。
封闭集训后期,和王皓聊起他的心理问题,他笑笑:"我现在还能接受你的采访,要在前一阵,我根本就不会和你说话。"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相当纯净。有时候,让人背着沉重负担的东西,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疙瘩,一旦站在另外一个角落,看看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都会惊讶和诧异。让现在的王皓去回忆当时难受的感觉,他只是觉得烦闷而迷茫,当初让他想不清楚的原因,基本上都不记得了。
"圣-勃莱德杯"后传
呼和浩特,5月15日,农历四月廿一,宜开光、出行,忌修造、动土。
这一天,是全运会乒乓球预赛第五天,解放军队的灵魂人物王皓带领文佳与广东队的马琳、刘诗雯争夺全运会决赛权,这是开赛以来大牌最多的一场比赛,观众如潮水般涌到他们的旁边,分别为王皓和马琳呐喊助威。王皓再次成为胜利者,比赛结束之后,他静静地收拾球包,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无机时代来临,王皓的实力清晰可见。只是,作为一个新的领军人物,人们常说的"一哥",总不会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刘国梁要的是一个能号令天下的人物,王皓能胜任么?
"从目前来说,我觉得他也应该敲一个警钟,虽说这次世乒赛打得不错,但毕竟那会儿对他来说是属于特殊时期我们采取的特殊手段。现在你已经是冠军了,你的信心应该都已经恢复了,应该按正常的情况下,你必须按照队伍的正常节奏去进行,不太能单一、自我,要不然的话我们宁可损失一个冠军,也不能损失一个队,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说今天你是王皓可以这样,明天马琳这样,后天王励勤还有马龙,那这个队伍就没法管了。对于他前段时期的抑郁和低落,我们是从挽救他的角度出发,全队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比赛之后我也跟他说了,中国乒乓球队离开谁,冠军也一个不会少。我们可以采取特殊的手段挽救你,也可以采取特殊的手段来管制你。对我们来说,缺的不是冠军,而是真正的精神领袖、真正队伍的核心,真正能够带得动这支队伍再提高一个档次的人。我当然希望王皓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人。"刘国梁的话,透露着威严。他在告诉王皓,同时也把信息传递给所有的队员,教练组当时是在保护王皓,而不是在娇纵他。
全运会预赛、亚洲杯、超级联赛、中国公开赛??????仿佛永无休止的赛事,让王皓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不知道在横滨之后,他到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好好地考虑横滨这十来天里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作为一个领军人物,他应该承担什么?从小到大,王皓最崇拜的人就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小时候,这两个名字就像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等到进了国家队,和他们天天生活在一起,又感觉他们像兄长一样亲切。再后来,他自己也成为了小朋友们眼里的神话人物??????这个时候,王皓该怎么办?
这几年,刘国梁一直想给所有的队员传递这样一个理念,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一分第一局每一场比赛,决定命运的都是你自己。王皓清楚地知道这次封闭集训其实是自己进国家队以来最差的一次,以前他总觉得只要封闭训练练好了,成绩好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横滨前这40天的经历让他醒悟,原来高手过招的时候,心态更为重要!
"什么叫男人?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叫男人,别人撑不住你能撑住叫男人。别人能做到的事你应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你还能做到,这个就叫资本。所以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比赛之前有记者问完王皓又跑来问我,说我告诉王皓想打哪打哪,想怎么打怎么打。我说确实是,王皓你就把赛场当成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还能怎么样?你只能尽全力,你能把全国的乒乓球迷调动得和你一起紧张一起喊一起高兴,就可以了。"
当中国乒乓球队再次把"圣-勃莱德杯"运回北京的时候,奖杯的基座上多了一个王皓的名字。以镌刻名字的时间为起点,王皓还有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去圆他一个未完成的梦想。问起他现在的心情,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平静"。他说,平静的心情能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