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文革:天津乒乓全运争金 打乒超我还能上
2009-07-08 07:53

  马文革

  马文革,天津籍乒乓名将。1989年,正是他夺得第10届世界杯赛男子单打冠军,为处在最低谷的中国男乒带来崛起的曙光;1995年,正是他力克金泽洙、刘南奎、瓦尔德内尔等强手,帮助中国队夺回失去6年之久的世乒赛男团冠军。可以说,他见证了中国男乒从低潮走向辉煌的全过程。14年前,他在自己的家乡叱咤世乒赛场,而14年后再次见到他时,已经是在天津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办公室里了。在这里,马文革接受了搜狐体育的专访。

  留洋德国,12年是一个循环

  如今的马文革,一如当年一样,皮肤黝黑、全身精壮,从他的体型上,很难看出已然是41岁的人了。是什么让他保持了如此的身体状态?在离开国家队之后的这些年里,他又经历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交谈自然而然就从“过去时”开始了。

  “12年前,从国家队退出来之后,就去了德国打球,一打就是12年。”对于自己过去这段经历,马文革就是描述得这样平淡。在天津参加了第43届世乒赛之后,马文革又在两年之后的1997年与队友王涛、刘国梁、丁松和孔令辉合作,夺得了在英国举办的第4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而这之后,他就退出了国家队,和妻子一起,去了德国。12年间,他辗转效力于奥森豪森、利勃海尔、格兰藻等5家乒乓球俱乐部,给每一家俱乐部都留下了数不清的荣誉和奖杯。“德国的俱乐部都比较正规,赛制比较规范,比赛很多,一年大概要打60多场比赛,加上以前在国内训练得比较扎实,所以我才能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竞技状态。只要我现在每周坚持几天恢复恢复,一样能上场比赛!”每次说到他的身体状态,自信的笑容就会爬上他的脸。

  12年,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子鼠到亥猪,就是一个循环。在外漂泊了12年的马文革,终于回家了,回到了他的家乡天津。

  天津乒乓,全运会“保牌争金”

  回到天津报到已经三个星期了,马文革每天就泡在天津乒乓球队的训练场里。其实现在他的,还只是“技术顾问”的头衔,按照计划,全运会之后马文革才会正式接过天津乒乓球队的教鞭。现在对于他和球队来说,备战全运会无疑是最重要的任务。“全运会的比赛还是很艰巨的,上海、北京、广东、辽宁、八一等队伍都有非常强的实力,而且乒乓球比赛的偶然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主要是‘保牌争金’。天津队在男子项目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郝帅和李平是天津队的绝对主力,他们长年在国家队训练,最近他们都在打超级联赛,一个在四川,一个在杭州。如果他们发挥正常,同时三号队员也能拿下一分,那么天津男团在全运会比赛中就会有比较大的夺金希望。女团的情况也差不多,李楠和李艳之后的三号队员也是关键。”

  说起郝帅和李平,马文革总是赞赏有加。“郝帅的状态,从他在超级联赛的成绩来看,我认为还是不错的。他的技术、战术意识、场上的变化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全面。李平刚拿到了横滨世乒赛的混双冠军,自信心和技术方面都有不小的飞跃。”李平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场上想法少、敢打敢拼是他的特点,相对来说,郝帅的能力更全面一些,但同样,在过去的一些国际重要赛事中,他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同样无法回避。说到这个,马文革摆了摆手,特意叮嘱记者:“这个不要多说,我希望外界不要总拿这个评价郝帅。”爱将之意跃然而出。

  “年轻队员,有几个在参加重要比赛的时候不紧张啊。我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时候,不管是拿水瓶还是发球,手都会发抖,发第一个球的时候,心里就想着,决不能第一个球就失误,就很僵硬的发过去了。世界冠军就在眼前啊,紧张是肯定的。第一次参加全国锦标赛,比赛之前往观众席一看,黑压压一片,还没上场我就开始紧张了。怎么办呢?我就围着体育馆跑步,出一身汗,紧张的感觉也好多了。”马文革向记者讲述着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目的只有一个——激励郝帅。“郝帅的技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他如果能克服紧张情绪,增加一些霸气,放开去搏一下,别说是陈玘、马龙,就是王励勤和王皓跟他打都费劲。”

  除了全运会,马文革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天津能有自己的乒超俱乐部。乒超联赛在这几年搞得如火如荼,天津籍的优秀运动员都分散在全国各地为各支俱乐部效力。而在这样一个全国最高水平的联赛中,却没有天津的身影,说起这件事,马文革话语里满是遗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企业投资赞助。如果有雄厚的资金注入,像郝帅、李平这些天津运动员肯定都愿意回来,再加上一两个好外援,我也可以上,我现在的状态打个第三单打还是没问题的。天津队在乒超里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中国乒乓,有输有赢才不会审美疲劳

  对于现在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海外拼杀了12年的马文革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的乒乓球就像美国的篮球一样,乒超就相当于NBA,从技术层面和竞技水平看,我觉得中国乒乓可以说发展到了顶峰。”当然,马文革所说的顶峰,并不是已经没路可走了。“‘顶峰’只是我们从现在的视角看到的,但将来我们能像NBA一样进一步加强市场运作,用更活跃的市场来推动联赛,肯定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乒乓球队这几年长期垄断世界大赛的现状,马文革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国外的乒乓球运动员肯定不会因此而放弃乒乓球运动,“既然他练了这个,肯定会想办法拿冠军,绝对不会因为你强就随意放弃。”另一方面,马文革也觉得如果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长期包揽这个项目的冠亚军,肯定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有时输、有时赢,观众才爱看,才会感觉有意思,如果总赢肯定会打消观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