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队总教练希梅芬尼——
追赶中国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文/驻德记者 申竹君
2009年4月28日,德国国家乒乓球队在横滨的第一顿早餐是在轻松的气氛中度过的,刚刚走马上任的男队助理教练、前世界冠军罗斯科夫、选手斯特格,以及第一天将要参加预选赛的费杰·科纳斯,甚至讨论起不久前德国体坛的一大新闻:德甲足球劲旅拜仁慕尼黑和该队主教练克林斯曼的趣事。
这是近年来德国男乒首次没有提前赶到重大比赛的赛地以适应场地,早餐桌上的氛围也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支刚刚获得奥运会银牌、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单项实力均能给亚洲诸强制造麻烦的唯一一支欧洲劲旅,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心态是否太放松了?
总教练希梅芬尼在横滨世乒赛前的预想是:“依照目前波尔的竞技状态,希望他能在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打项目上冲击奖牌,而波尔和许斯的双打,我们希望能再创奇迹进入决赛,毕竟经过这么些年的大赛历练,波尔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方面都处在最好的状态。”
虽然波尔的因伤缺席最终打乱了总教头希梅芬尼的设想,但比赛的结果还是让这位总教头挺满意的。“没想到我们在双打和混双项目中成为欧洲人中成绩最好的,一对男双和两对女双冲入16强,许斯和沙尔的混双进入8强,奥恰洛夫和许斯的单打都有再向前进一步的可能,特别是许斯对中国香港的江天一时,一度很有机会获胜。我对这样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男队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我给男队的任务始终是欧锦赛上夺金牌,世乒赛上获奖牌。这次波尔的缺阵让年仅20岁的奥恰洛夫独挑大梁,成为进入16强的三位欧洲人之一。但让我感到既骄傲又遗憾的是,我们的各个项目在冲进16强后都败在了中国人拍下,与两年前萨格勒布相比,我们在这次世乒赛上没有被爆冷,能与中国队相遇说明我们已经打败了很多对手,而败在中国队拍下也说明了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谈到令人遗憾的一些场次,例如欧洲明星萨姆索诺夫、前奥运会冠军柳承敏、韩国队名将吴尚垠,还有中国台北的庄智渊过早出局,总教练希梅芬尼这样分析:“他们并没有在这次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我想大部分知名运动员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奥运会的影响,备战奥运会不只是在技术战术上,很多运动员需要在心理上提前进入状态,大赛后人都会进入一段倦怠期。这次不只是波尔因伤缺阵,其实很多人一直受伤病困扰。作为职业运动员,疗养一段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队有很多年轻选手,他们有技术、有冲劲、有对金牌的渴望,这种情况下,他们和世界名将的差距几乎不存在,所以中国年轻运动员对混双的包揽并不奇怪。”
希梅芬尼对德国女队的表现相当满意:“女队成绩有所上升令我感到欣慰。经历过频繁更换教练的风波,经历过北京奥运会的团体赛、单打一场未胜的窘境以及欧洲锦标赛的失意,女队在本届世乒赛上的成绩,特别是在双打项目上的突破,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
德国乒协主席维尔科特也表示,这是一届令人满意的世乒赛:“在缺少波尔的情况下,其他参赛选手仍然努力拼搏,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我们在各个项目上都有不错的战绩。”
另一件让德国乒乓界兴奋的事情是,维尔科特先生在正式担任德国乒协主席三年后当选为国际乒联副主席,同时继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后,德国的多特蒙德又获得了举办2012年世乒赛的机会,这将是多特蒙德第三次迎来世乒赛这一盛会。毫无疑问,这是德国乒乓界的荣誉。
总教练希梅芬尼说:“在横滨世乒赛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欧洲和亚洲的差距越来越大,欧洲人想要获得奖牌非常困难,亚洲人想要越过中国这座坚固的长城难上加难。不能说我们对世乒赛不重视,像中国队那样进行为期39天的备战集训,这样的政策放在欧洲各国几乎不太可能,因为球员们在这段时间也都有各国的联赛和俱乐部非常看重的欧洲冠军杯比赛。这届世乒赛上,欧洲乒联举行了一个特别会议,主要议题是关于混双项目的问题。由于混双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混双中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趋势也让欧洲女队员望尘莫及,所以欧洲运动员对混双的兴趣远远低于其他项目,短期内欧洲各国都想在单打、双打甚至团体比赛中缩短和亚洲诸强的距离。”
记得在央视李咏主持的《咏乐汇》节目中,中国男乒主教练刘国梁这样形容中国运动员:“从我们小时候拿起球拍的那一刻,心中的目标就非常明确,那就是世界冠军,为了这个理想,不管吃多少苦,我们都愿意坚持。”而记者在欧洲乒乓圈多年,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国家队最高水平前沿,从没有听说哪位运动员有过这样的崇高理想。中国乒乓队雄霸世界乒坛多年,被寄予希望的波尔、梅兹、萨姆索诺夫一直未冲出重围,而这一批从技术水平到作战经验并不比前辈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塞弗差的选手,他们缺少的是什么?是一颗勇敢的心,一股球场上的霸气,还是不受外界影响的自信?
总教练希梅芬尼认为:“短期内谈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队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追赶中国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德国乒乓球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共同提高乒乓球水平,每年的世乒赛、每届的奥运会,德国队总是邀请欧洲各国高水平运动员共同训练,这样的做法一直得到欧洲乒联的支持。今年年初德国乒协又在乒乓训练中心杜塞尔多夫举办了世界优秀青年集训,也邀请了中国国家青年队共同训练,这样的模式非常好,欧洲的未来新星让我们看到了欧洲的希望,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选手的优势。我们希望这样的交流沟通能够更频繁,作为亚洲领头羊的中国和在欧洲占据领先地位的德国,我们双方都有责任让这项运动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