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奥星空苏州4月21日电(记者 寿天峰)2016年全国乒乓球羽毛球青少年训练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就进一步加强乒乓球羽毛球项目青少年科学训练、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培训、完善青少年的竞赛体系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晓农、副主任李振国、李永波、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业余训练处处长郭振明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工作会议。会议由李振国主持,这也是自乒羽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以青少年训练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
刘晓农主任在工作报告中表示,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始终把青少年的训练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本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工作思路,在各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乒羽二个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目前,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体育界,体育产业市场发展高歌猛进,这些都对体育界提出了变革要求。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重新审视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重新审视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刚刚召开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模式要改革创新。
刘晓农指出,要不断推进青少年科学训练,为统一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提高训练,满足乒羽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在总局青少司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和《中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出版;同时为了扩大青少年运动员之间的交流,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乒羽中心每年组织两次国家队牵头的两个项目青少年训练营和少年夏令营,为全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为保证青少年比赛的公平性,近年来还加大了打击假年龄工作的力度,有效遏制了青少年运动员假年龄蔓延的势头;为激励青少年运动员重视文化学习,在青少年比赛中实施了赛前文化课测试制度。
刘晓农强调,要加强国家二队建设,发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二队在调动地方培养后备人才积极性上的作用,坚持更加公开透明的运动员选拔机制,制定更为科学的运动员选拔办法,坚持运动员入队的公示制度;狠抓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使其成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依靠力量,进一步加强全国乒乓球和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推广传播乒羽文化,突破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拓宽青少年培养渠道,调动全社会培养乒羽后备人才;加强教练员注册培训工作,缓解教练员数量和业务能力双重危机;完善青少年的竞赛体系,发挥竞赛在培养后备人才中的杠杆作用。
随后,李永波做了羽毛球项目发展趋势报告,详细分析了目前中国国家队的国际形势、地位以及发展方向与建议,对于青少年羽毛球的培养建设,李永波认为,国家队年龄出现明显断档,从侧面反映了羽毛球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均严重下滑,目前全国共有39所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注册人数逐年减少,已经由2014年的3012人,下降到2015年的2036人,在他看来,青少年要从培养基本功和体能训练抓起,要加强青年队的训练质量,重视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教能力,以便更快适应新理念,多渠道吸引青少年参加羽毛球业余训练。
最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阐述了自己对于乒乓球项目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乒乓球队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处于世界竞技领先地位,其中建设国家二队是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担当着打造运动员技术风格和拔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双重重任。同时,刘国梁也给出了自己关于青少年乒乓球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就是要把握竞技制胜规律,开展针对训练、坚持“百花齐放”的技术方针、重视运动员文化学习以及重视区域发展。
此外,本次大会还进行了全国乒乓球羽毛球先进单位典型发言,就自身发展乒羽青少年训练工作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参会人员分享交流。明天大会还将进行分组讨论、向优秀后备人才基地发放资助金等相关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