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农:推进青少年科学训练 加强国家二队建设
2016-04-21 20:52华奥星空

  华奥星空苏州4月21日电(记者 寿天峰)2016年全国乒乓球羽毛球青少年训练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总结了近两个奥运周期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取得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为深化青少年体育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改革和较好地完成奥运争光任务打实了基础。

  刘晓农主任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他首先阐述了乒乓球羽毛球青少年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刘晓农表示,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始终把青少年的训练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本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工作思路,在各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乒羽二个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健康良性发展,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重新审视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重新审视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刚刚召开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家青少年培养模式要改革创新。

  刘晓农分析了乒羽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目前乒羽两个项目已经确立了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养体制;青少年三级训练体系配置呈“金字塔”式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结构相对合理;并且在制定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第三次创业计划纲要》、《中国羽毛球队第二次创业计划纲要》和《关于加强乒乓球、羽毛球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实施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为乒羽二个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保证。

  刘晓农指出,要不断推进青少年科学训练,为统一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提高训练,满足乒羽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在总局青少司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和《中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出版;同时为了扩大青少年运动员之间的交流,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乒羽中心每年组织两次国家队牵头的两个项目青少年训练营和少年夏令营,为全国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为保证青少年比赛的公平性,近年来还加大了打击假年龄工作的力度,有效遏制了青少年运动员假年龄蔓延的势头;为激励青少年运动员重视文化学习,在青少年比赛中实施了赛前文化课测试制度。

  同时,刘晓农还在报告中点明了乒羽青少年后备人才发展一些问题和造成后备人才数量下降的原因,客观上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以及计划生育等国家政策有关系,主观上,与后备人才培养上的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创新不多有关,其主要表现在:培养渠道过于单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对学校训练重视不够、评价标准偏差、教练队伍匮乏。一些基层培养单位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采取急攻近利的做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和家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影响乒羽项目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严重挫伤了社会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刘晓农提出,要加强国家二队建设,发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二队在调动地方培养后备人才积极性上的作用,坚持更加公开透明的运动员选拔机制,制定更为科学的运动员选拔办法,坚持运动员入队的公示制度;狠抓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使其成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依靠力量,进一步加强全国乒乓球和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推广传播乒羽文化,突破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拓宽青少年培养渠道,调动全社会培养乒羽后备人才;加强教练员注册培训工作,缓解教练员数量和业务能力双重危机;完善青少年的竞赛体系,发挥竞赛在培养后备人才中的杠杆作用。

  刘晓农最后指出,要充分落实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依据《规划》内容,紧紧围绕2020、2024年奥运会任务,以建设国家二队为龙头,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以后备人才基地认定为支撑,加强对乒乓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优化乒乓球、羽毛球项目青少年训练布局,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细则,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加大对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保障,积极支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本地区的乒乓球、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特色。(完)